很久没说骨相与皮相这两个词了。
明末小说《醒世恒言》里有这样一句话:
(资料图)
“美人骨,世间罕见。有骨者,而未有皮,有皮者,而未有骨。世人大多眼孔浅显,只见皮相,未见骨相。”
而这句话,后面慢慢演变成了那一句“美人在骨不在皮”,也成全了一个属于骨相美人的时代。
90年代张扬夺目的香港小姐,千禧年前后出现在电影节红毯上,画着烟熏妆和金属色口红的大花,个个都是棱角分明,骨相凌厉的大气美人。
骨相美人的相貌优越性,是显而易见的,骨骼撑住软组织,衰老后也不易出现面颊垂坠感,花期更长。同时,骨相美人在镜头前也更扛得住光影变幻,面孔深邃又有故事性。
夸骨相美人的实在太多,所以今天,我们偏偏要说皮相美人的好。
能被归类为皮相美的女生,通常都有着五官线条柔和、立体度低的特点,面颊柔润的线条配合上不具有攻击性的相貌特征,带给人的观感是温柔的、有亲和力的。
从审美习惯来说,东亚国家或许更吃皮相美人的颜,喜欢这种含蓄婉约的美。
张爱玲在《第一炉香》中交代葛薇龙长相的时候用了个词,叫“粉扑子脸”。
《金粉世家》
这个词带着很大的想象空间,白皙粉嫩,圆润无棱角,肉嘟嘟的两颊呈现自然的圆弧状,就和上妆用的粉扑子一样。
她说的“粉扑子脸”,换成当下时髦的语言,可不就是“皮相美人”吗。
皮相大于骨相的另外一个特征,就是面部软组织更充盈,面颊看上去更膨胀,自然呈现出婴儿脸蛋般的可爱与稚嫩,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圆脸”“肉肉脸”。
它和脸蛋大小、头围大小没有直接挂钩关系,但要说俏皮、可爱,还真没有哪种脸型能与它一决高下。
刚才提到90年代争奇斗艳的香港小姐、港片美人,在一众混血脸、西方相中,顶着婴儿肥出道的邱淑贞,极具辨识度。
每每翻拍《倚天屠龙记》,都会有人翻出邱淑贞当时的定妆照来看当下的选角。发髻上缠着红飘带的小昭,格外可爱。
刚出道时的周迅,也是顶着一张肉肉脸,皮相美大过骨相美。当时的她演不了李米,演不了顾晓梦,演不了如懿,哀愁和深沉还很难调动出来。
但她可以是《风月》里那个手拿玫瑰花的小舞女,可以是《人间四月天》里家境优渥的才女林徽因。
《画皮》
《风声》
皮相美大于骨相美时,传达出的感觉更偏向天真烂漫,带给人纯真明媚的少女气息。
所以说皮相美,吃得开。
亲切感这个词,已经说腻了,让我们直接举例。譬如在《甄嬛传》里最最最讨喜的淳小主,吃货脑袋,没人觉得她会分争宠爱,成为威胁(除了安陵容)。
皮相突出的肉肉脸,让谭松韵看上去总是年轻的高中生模样,出演《以家人之名》的时候,她30岁。
同是皮相更优越的,还有陈都灵。并不突出的面部骨架,配合上丰盈的软组织,在她脸上却呈现出清冷的书卷气,看她的古装扮相,你就更能体会到这一点。
感觉一张口就是糯糯的声调,让人想多听两句。
在新人小花里,皮相美胜过骨相美的也不在少数,但标准的“皮相美人”,要看这几位。
卢昱晓,《时光与他恰是正好》的女主,但第一次被她惊艳到,是古装扮相。
标准的鹅蛋脸,婴儿肥在两颊形成钝角,更具幼态。眉毛与眼睛的形状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,眉型粗且眉毛杂乱,眼型狭长、双眼皮窄窄的,左右形状并不一致。
鼻子不够挺拔,但好在鼻头小巧,鼻尖与厚实的嘴唇之间,人中偏深,更能凸显少女的俏皮灵动。
就是这样一张脸,不是胜在十足的标致,而是胜在五官与风格的平衡。她的动态要比静态更具感染力,只需要对比笑与不笑的照片就能发现。
包上恩也属于皮相美的类型,面部骨骼感并不强,正侧面看不到颧骨和下颌角拐点,同样也是流畅的鹅蛋脸型,下颌处有少量软组织赘余。
五官上,包上恩给人的感觉则更成熟,略带着疏离感。
同样是粗眉,但眉峰要更加清晰,微微拱起。眼间距略宽,眼尾微微下垂,不做表情时则更沉静。
同样是圆鼻头、深人中、厚唇,但包上恩的唇峰更加突出,唇型整体偏长。虽然长着一张钝角居多的脸,但从某些角度,你能看到一丝聪明狡黠。可以天真,也可以有城府。
去年开机的《金庸武侠世界》选她演黄蓉,不是没理由。
最后,大胆预测,皮相美、肉肉脸,会在接下来翻身打胜仗,骨相美主导的审美,可以先让一让了。
图片来源: 新浪微博 / 小红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