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 关于稻香村京八件是哪八件(稻香村京八件礼盒价格) 方面的知识,小编在此整里出来,给大家作为参考,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稻香村京八件是哪八件(稻香村京八件礼盒价格) 的相关内容。
小年过啦!您家开始办年货了吗?
资料图 刘洁 摄
【资料图】
北京人逢年过节、走亲访友,年货里都绕不过传统点心“京八件”。
但“京八件”到底是哪八件,您能答得上来吗?
小鲜最近在市场上转了转,发现答案五花八门……
各家皆不同
前门煤市街,是北京一条游客密集的商业街,沿街有一溜儿挂着“稻香村”招牌的店铺。
走入其中,狭小的空间摆满了五颜六色的“老北京特产”,靠墙的货架上摆着七八种稻香村礼盒“京八件”,价格从25元到188元不等。
有的装着紫薯糕、杏仁糕、栗子糕、绿豆糕;有的装着稻香通宝、菊花饼、绿豆酥、山楂锅盔、黑麻椒盐饼、枣花酥的;也有的装着山楂锅盔、枣蓉饼、南瓜饼、凤梨酥……包装不一样,款式就不同。
当问到为何都叫“京八件”糕点礼盒时,店里的工作人员告诉小鲜,“每个品牌装的种类、重量、包装,都不一样”。
惊不惊喜??意不意外??
小鲜明明看到,每个糕点礼盒上赫然裹着“稻香村京八件”的红纸!还再用纸绳捆扎起来!
紧接着,小鲜在全聚德和平门店的年货大棚里,也发现了“京八件”的点心礼盒。
里面装的是:咸味酥、金糕排、豆沙酥排、小鸭酥、萨琪玛、凤梨酥、虎皮蛋糕、一品酥。
您是不是蒙圈了,到底什么是“京八件”?
小鲜带您从根儿上刨一刨……
老北京饽饽
早些年,北京人管点心叫“饽饽”,制售饽饽的地儿叫“饽饽铺”。
据民俗专家金受申考证,旧时北京糕点户门的款式格局,留有元朝的风格,“北平最老的店铺,可能要算饽饽铺啦。”
元世祖入主北京后,市面上出现了以蒙古饽饽为主的细点。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,又传入南方糕点。清朝入关后,又带来满洲饽饽。从此,北京形成丰富多样、兼容并包的饽饽铺。
据上世纪20年代作家陈鸿年在《北平风物》中回忆,北平饽饽铺里,最著名的点心是“大八件”:
这种点心的名贵,在乎一个细上,也无论用面、用油、用糖,绝不是粗针大麻线的,马马虎虎……无论‘福禄寿喜’,各有各的模子,有圆的,也有方的,有花形的,也有蝙蝠形的。
与他同一时期的作家梁实秋,却不苟同,他在《雅舍谈吃》中评价:
所谓大八件无非是油糕、蓼花、大自来红、自来白等等,小八件不外是鸡油饼、卷酥、绿豆糕、槽糕之类。自来红、自来白乃是中秋上供的月饼,馅子里面有些冰糖,硬邦邦的,大概只宜于给兔儿爷吃。蓼花甜死人!绿豆糕噎死人!
可见,北平时期的“京八件”,有大八件、小八件之分。大八件有福、禄、寿、喜饼,和油糕、蓼花、大自来红、自来白;小八件则有鸡油饼、卷酥、绿豆糕、槽糕等。
但众口难调,食客对“京八件”的评价褒贬不一。
消失后重现
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,北京的一些老手艺人都被迫转行,饽饽铺的“饽饽”降低了好几个水准。
王世襄老先生感触颇深:“北京的中式糕点,60年代以来真是每况愈下。开始是干而不酥,后来发展到硬不可当,而且东西南北城所售几乎都一样,似一手所制。”
侯宝林先生有段相声印证这个观点:
汽车把桃酥压进了沥青马路,用棍子去撬,没有撬动,棍子却折了。最后来了个商店售货员,愣是用他店里的江米条把桃酥撬了出来。
也就从那时候起,“京八件”一类的点心,逐渐淡出市场……
直到2006年,北京市工业促进局正式立项对老北京的民间糕点“京八件”及“宫廷御点”进行重新开发。
市场上绝迹已久的“京八件”再度复活,北京稻香村推出了福字饼、禄字饼、寿字饼、喜字饼、椒盐酥、鸡油饼和枣花酥。
而苏州稻香村也推出了一款“京八件”,除了福、禄、寿、喜饼,另四件是鲜花玫瑰饼、苏式椒盐饼、枣花酥和山楂锅盔。
近几年,随着“京八件”传统点心礼盒逐渐走红,市场却没有统一标准,五花八门的“京八件”层出不穷。
“糕点厂各家有各家的说法,也就导致了‘京八件’概念的混乱。”北京民俗专家高巍说,“尽管如此,受老北京传统的影响,每到逢年过节、回家探亲,大家也都约定成俗地拎着这样的点心匣子,图个喜庆祥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