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参与时尚产业的运转,早已不是一天两天。
(资料图)
从供应链自动化系统,到能够辅助商业决策的大数据和云计算,乃至是数字营销过程中的沟通互动……过去,智能化技术在多种维度上为时尚产业带来改变。而人工智能进化到 ChatGPT 这样的大型语言模型,未来再应用到更多交互环境中,其将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革命性的。
但在AI 不断拓展着人类行为与效率边界、无限接近“人”的同时,AI与设计师之间的创意边界,究竟在哪里?创意,本身便是基于社会关系间的感知和反馈,依赖人类给予数据、设定规则,被动生成结果的 AI,究竟能在创意世界里走多远?
2021 年夏天,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、作为时装设计方向召集人的青年教师余一萌,带领学生参加了DeeCamp人工智能训练营,其中有一个赛道是“基于AI对话生成的服装设计”,由此展开在服装设计中对“AI+人”工作模式的关注与探索。后续在课程中引入AI技术作为设计工具后,余一萌表示,AI作为一个辅助性的工具能够快速的生成文字与图像参考,极大的提高设计与创作的效率,并激发出更多创意的可能性。
时间快进到 2022 年,人工智能的算法不断成熟,并且迭代速度也非常快,细分应用领域越来越“专”。余一萌提到彼时由 OpenAI 推出的 Dalle.2,在艺术与设计的领域引起了巨大反响。回忆起自己进行尝试的经历时她说道:“当时感觉其实是非常惊喜的,因为生成的结果近似于我的风格、但又可以有无穷的迭代,后续火起来的 Mid Journey 在精度和细节方面更深入。只是生成结果有时会带有较浓的‘Mid Journey’画风。”
从事视觉艺术工作的王偲丞也指出,AI 提高了效率,ChatGPT 可以写代码的能力帮助我们内容生产者减轻工作压力,例如给 Unity 写 Code 可以用来建模等等,极大的减轻了重复工作的压力。也可以帮助他排列组合一些视觉语言作为创作的参考。
“打开思路,也是很有意思的”,王偲丞向 WWD 中文版说道。
在同济大学 JALAB 实验室导师,UNI 珠宝设计师平台联合创始人赵世笺看来,AI 在协助用户进行搭配和喜好分析,乃至协助品牌方进行市场分析都是更为精准的,这是她非常看好的部分。
此外,对于赵世笺,以及设计师品牌 Tuyue 创始人、当代艺术家杨盈盈,设计师品牌 PH5 创始人 Wei 等多位设计研究这或创意工作者来说,AI 在一些人体工程学相关的计算是更为精准的,目前来看更适合一些标准化服饰的设计。
然而,正如过去智能化技术在多种维度上为时尚产业带来的改变和认可,有关 ChatGPT 引发的一系列关注与讨论,AI 有可能取代设计师吗?
事实上,通过诸多研究、以及设计师与艺术家的实践表明,AI 与人类设计师之间的边界,目前来看,依旧清晰可见。
正如在韩国釜山国立大学通过一项研究对比指出,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,是人类设计的独特性和原创性,这些创意往往来自个人的经验。助理教授Yoon Kyung Lee 提出,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高设计效率,使设计师可以专注于高难度的创意工作。
对于从事于创意产业源头的独立设计师、艺术家、以及青年教师来说,尽管应用上提供了极其强大的便利性,但基于目前时尚、以及艺术产业对 AI 的应用程度和工作模式来说,设计师的创造力依旧是 AI 难以取代的。
王偲丞向我们表达了最初从 GAN、Stable Diffuion 等图像内容生成AI程序开始、后来慢慢了解了 ChatGPT、AIGC 的兴奋,“像是得到一个新工具和新玩具一样”,他向 WWD 中文版说道。对于当下的人工智能技术,他说道:“我们一直在期待 AI 更‘人’。但目前,我依旧无法让由 AI 制作出来的内容,独立成为艺术作品。”
通过他的了解,目前为止,Ai 生成内容和 ChatGPT,还是在对于过去的内容和信息的整理加工,比较难产生新的艺术视觉的创新,在经历最初的兴奋之后很快会发现它的同质性。对他来说,人工智能技术也同样处于一个工具的角色,他大概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。
针对 AI 在设计领域“必然”无法取代人类这样一种假设,余一萌认为,从目前来看是这样。“在最开始会听到一些人工智能对设计师‘降维打击’的讨论,我觉得人工智能生成设计虽然会有惊喜,但是距离取代、甚至超越人类设计师还是有距离的。
她也指出,AI 的背后是算法、是代码,它是一种工具,它的优势在于能够短时间内学习大量的数据集,然后按照人类设定的规则和关键词生成结果,人类设计师做的事情是给数据、设规则、做筛选、做迭代、做决策,最终的成品是经过人脑思维的产物。
目前在她的前期创作阶段,会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寻找灵感、参考、或进行氛围的构建,但并不会直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结果,而是需要进行后期处理。
因此可以肯定的是,人工智能技术的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“模仿”设计师的创作模型,并对过往风格、既有素材进行大量迭代,但也仅限于“模仿”,更不用说是创造力的超越。而创意工作者的一个重要核心,便是超越。
如 Wei 所说:“很大程度上,很大程度上我们想要给消费者带去新鲜感,需要设计他们没想过、没见过的衣服。”因此,她指出,就目前对AI的了解来看,并不能取代人类的创造力。
目前,赵世笺也主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,对模型和草图进行初步的协助创作,但不会过度依赖。她也向 WWD 中文版说道:“孤弱要说艺术作品和原创设计的话,人还是作品的原创核心。”
“我本身对科技并不敏感,所以我一直认为人工智能是向外探索的工具。我谈不上悲观或乐观,是一个纯观望的状态”,杨盈盈向 WWD 中文版说道。
在同设计团队的工作中,她了解到 AI 是可以辅助创意的,只是目前“错”的样本比较多,但通过不断训练和“喂食”,可以尽可能地减少错误。她向我们表示:“因为我们做的并不是标准化的东西,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,人工还是更有效率的。”
尽管对于处在创意源头的设计师、艺术家来说,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壁垒。
但是,正如科技的发展速度、AI 自身的迭代深化程度。未来,AI 究竟会在创意工作中走多远,依旧充满未知,也充满可能性。
一方面就如我们已经看到的,技术层面、渠道方面、信息数据收集运算等等,人工智能技术为时尚产业在物质世界运转模式带来的颠覆性的、积极的变化,可适用范围正愈发广泛。
另一方面,曾经依赖人类设定规则、输入信息数据,被动生成结果的人工智能技术,当它们适应了更多规则、更庞大的信息数据之后,这股“被动”的力量究竟有多强大,则决定了它在人类创意活动中的参与程度、以及在社会文明共生的深度。
在王偲丞看来,倘若拉长时间线来看,最终 AI 的目标是想变成一个“人”。一开始它是一个小学生、初中生,而现在 ChatGPT 已经展现出一个大学生的能力。如果在某些细分领域持续发展,说不定 AI 也可以被训练成为创新模型。
他提到自己一个名为《万相对抗》的作品,其视觉主要利用了 GAN 的技术,去补充神像雕塑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断点,类似于动物演化过程中的变化。“我感觉它能在概念层面上给我灵感,给我幻想的空间。尽管由AI创作出来的内容本身,目前依旧无法独立成为艺术作品,但是可以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提供方法和视角性灵感。”
“我不算主动,但绝对是开放的”,在杨盈盈看来,设计和创意工作常常需要头脑风暴,而 AI 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对象。
在谈及——对于那些拥有先锋创意和独特风格的设计师,人工智能技术是否注定是一个门外客—— 这一疑问时,赵世笺也表示并不尽然。“人工智能技术也能横向维度地帮助独立设计师将其先锋风格拓宽,产生更多有趣的设计蓝本。”
尽管在当下来看,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依旧是帮助设计师提升设计效率、提供设计灵感、减少试错和资源浪费,最终的结果是由人类经过思考而进行决策。
但在硬币的另一面,在她看来,“意想不到”也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另一种优势。同事她也认为:“其实,熟练的应用AI,并且训练出自己满意的结果,是一个非常耗时、也需要大量经验积累的过程。除了基于图像生成的工作模式,构建自己的文本库和文本逻辑也是至关重要和值得探索的。”WWD
撰文杜明伟
编辑李君
图片来源设计师、艺术家官方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