叔前两天看英媒爆料,说女王天价珠宝的最终去向尘埃落定:皇室珠宝留给下任君主支配,价值1.1亿美元私人珠宝分给其看重的女眷,比如凯特王妃。
(资料图)
回头看去,这份在王室沉淀过千年的热烈闪耀,曾在助力太多美人焕发光彩。
哪怕脱离了当代镜头的像素条件,珠宝的璀璨夺目仍不减分毫。
穿越时空,打造神性,赋予大家历久弥新的美学体验,这便是珠宝首饰独到的浪漫。
细数起来,内娱的两位顶级神颜的出圈图,确与珠宝首饰息息相关:越是浓颜越适配香艳灿烂的金,越是淡颜越能与晶莹高雅环环相扣。
眼光放到南韩那边,从刁蛮公主到最酷女星,韩素希甚至已经从普通珠宝配饰卷到唇环眉钉了。
总而言之,灿若星河的珠宝串联起了美丽与欲望,思想与情感,各种美学风格,为本我魅力增色。
正值国庆佳节,叔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一场绝妙无比的视觉盛宴,聊一聊瑰丽深邃的珠宝及其背后的美学意蕴。
01
惊艳绝世的顶级珠宝
《梦华录》中最出圈的台词莫过于“东京真是富贵迷人眼”,后五个字放在珠宝世界里,恰如其分。
来自东方宫廷的珠翠凤冠,重新定义极尽精致。
清代后妃冬朝冠、孝靖皇后三龙二凤冠、錾花卉纹宝石盒、金镶九龙戏珠手镯,部分图源@蒋忆秋@遗产君
吸引人眼球的细节出自精雕细琢,很难想象单一个簪就能被工匠的一双巧手,在方寸毫厘之间熔铸琢磨出各种形态。
就连嵌珠都能叠出三个层次的丰富美感:底层位珊瑚米珠,二层为缉米珠,上层为珊瑚米珠,正中一粒珍珠。
银镀金嵌珠双龙点翠长簪、银镀金嵌珠宝蝴蝶簪、金镶宝石蜻蜓簪
值得一提的,是身处第一批禁止出境文物行列的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。
冠上镶嵌着从锡兰、印度进口的纯天然宝石115块,珍珠4414颗,将精致、奢华的细节美发挥到极致。
金龙翠凤口衔珠滴,随人动摇摆。龙头龙身分别采用錾刻技法与花丝镶嵌,点翠金凤永不褪色,流露出重工制造的精心感。
难怪有网友戏称,看了这些珠宝就知道为啥当年妃子们要打破头。
金累丝九凤钿口
来自西方的宝石,则引人迷醉于奢华闪耀。毕竟400年前,印第安人收了荷兰人价值24美元的彩色珠子就卖了曼哈顿。(其实也是二者对土地买卖的思维不同。)
262.5万美元的祖母绿项链(每百万颗绿柱石中仅有一颗祖母绿)
175万美元的彩钻胸针
英国王室的权杖与冠冕不在乎究竟有多重,只想用几百克拉宝石大钻的粼粼光芒刺激双眼。
让女王说出别低头,王冠会掉的圣爱德华王冠
大英帝国王冠底座上嵌着的被切割成64面的非洲之星Ⅱ号,无论从哪个角度看,都如繁星般灿烂。
当年声动全球的《泰坦尼克号》海洋之心的原型希望蓝钻是现存最大蓝色钻石。
重达45.52克拉,价值高达2.5亿美元,氤氲着神秘与希望的深邃蓝晶莹到令人忘记呼吸。
不过,珠宝之美还远不止于精致与华丽,珠宝美学实质上亦为时代繁荣与衰败的写照,它们吐露着时代的故事。
当下复古主义兴起,将彼时将华丽、奢靡、娇艳发挥到极致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重新带回视野。
巴洛克风格美学基于激情与华丽,绘制珐琅与大量珍珠是其珠宝的一般样式,繁复自信气势恢宏,入眼就是富丽堂皇。
而立足于贵族文化的洛可可珠宝杂糅着繁复主义、自然主义与浓郁女性色彩。
洛可可风格珠宝书
花环、藤蔓、昆虫、缎带,加上从中国瓷器的柔美与娇嫩色彩,形成了华丽、俏皮的风格美感。
相隔差不多两个世纪后,珠宝在强调个性与自由的工业时代,也进入了夸张与凌厉的装饰艺术风格时代。这点从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中可见一斑。
璀璨华丽的基调依旧存在,但整体氛围变得硬了起来。
因为装饰艺术风格的珠宝多有放射性线条与高纯度几何图案。这种个性、简练、明朗之美,时至今日仍被诸多现代珠宝延续着。
02
东方和西方的珠宝美学差异
不同风格的珠宝具有诸多重要的共性元素,比如美丽、耐久、稀有。
但一路欣赏下来不难发现,从横向上看,根植于东西方不同文化土壤下的珠宝的美学特征具有极大的差异。
审美差异导致梦华录同款全网风靡,而Lisa代言的西方高级珠宝价值千万却被认为俗气。
1)东方珠宝审美:更偏向感性主义
东方珠宝的独特美感映射出其自然与情感的追求。
不同于切割锋利的钻石,东方传统珠宝即便再华丽,主要构成也为翡翠、玛瑙、和田玉、珍珠、纯金等等。
部分图源@遇见文物@kumamon
色泽温润,质地混沌,继承了东方哲学与美学所强调的内敛淡雅,和谐自然,返璞归真。
部分图源@遇见文物
已经被列为非遗的花丝点翠玉雕等复杂工艺,意在创造意境与神韵。
也是精雕细琢的精美,但并不具强烈的一比一还原感,反而处处含情,丰富层次给予的留白惹人遐想。
图源@觅本@《收藏拍卖》杂志
另一种对情感的追求,可以认为是吉兆。
珠宝在东方已然突破视觉美感层面,成为一种极具象征化的主观审美选择,这一层面上情绪大于逻辑。
各种蝠纹譬如下面这个嵌着两只粉红碧玺蝙蝠捧团寿的样式,美好愿景为福气吉祥。
故宫藏品的头花带有葫芦纹样,寓意子孙万代福禄双全,葫芦同福禄。
甚至细小的珠子串成串也要串出寿字纹样,取意长寿吉祥。
部分图源@遇见文物
2)西方珠宝审美:更偏向理性主义
从宝石类型到切割工艺,珠宝美学在西方凸显的是个性与逻辑。
钻石与斑斓扎眼的晶莹宝石是西方珠宝的重要载体,搭配而成的璀璨释放出的是极具个性和攻击力的视觉享受。
Christian Dior 2004秀场
而仔细探究,这类强烈的美感所依托的其实是物理上的光学,珠宝形成的过程更像是在用抽象几何图形完美地解开一道数学大题。
东方美学为珠宝注入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景,而西方珠宝挑选灵感缪斯为蛇的原因更为克制,一方面,蛇身的流畅曲线具有审美趣味。
另一方面,维多利亚女王希望自己像蛇一样睿智冷静,并认为首尾相连的蛇与周而复始的爱有关,由此蛇图腾继续发扬光大。
随着时代发展与审美碰撞,很多时期的东西方珠宝会掺杂些彼此的特性,维多利亚时期的种子珍珠耳环,那种微小的种子珍珠就来自中国。
东方意象也会与西方审美交契。
但二者的审美底层逻辑区别仍在,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欣赏得了西方珠宝的璀璨,但始终认为“内务府完胜欧奢”。
苏菲玛索佩戴过的《玉兰花开》
03
珠宝背后蕴含的美学意义
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,珠宝都自带传承属性。
纵使在陌生或熟悉的手之间传递千年,珠宝之光再次投射入瞳孔时,我们依旧能感受到远隔千里的那些精神与文化,让美化作近在咫尺不肯散去的震撼。
正如约瑟夫·鲁曾说,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。
珠宝美学的魅力并非止步于视觉震撼,璀璨的外表、岁月的沉淀才是构成珠宝美学的核心部分。
时光长河里,最先沉淀的是珠宝本身。
我们双眼所欣赏到的每一颗天然宝石,都曾历经上百万年甚至更多时间的漫长等待与修炼。
整个过程中充满奇妙的巧合,很多本不该同时出现的元素共同发力,将渺小的积累兑换成一场价值连城的惊艳。
部分图源@小太洋
继而沉淀的,是社会的泥沙与浪潮,譬如文化,经济,宗教信仰等等。
从埃及珠宝与中世纪书籍装帧中,领悟原始的诱惑,宗教的无尽神秘。
图源@游埃及 Tour Egypt @艺文馆
从维多利亚时期的流行珠宝,看到女性角色是如何发生变化,从家庭出走到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之中,用自己赚的钱进行一场审美转变。
最后一部分沉淀,莫过于漫长岁月里存在的情感连接。
比如爱,有钻石与爱情,戒指与承诺,以及哀悼珠宝与至死不歇的爱意。
珍藏发丝的哀悼珠宝因维多利亚女王思念亡夫而开始流行,据说19世纪中叶,英国珠宝商每年会经手50吨头发。
图源@Linda的卡梅奥
比如欲望,玛丽·安托瓦内特皇后因为一串项链而间接被送上断头台。
被全世界觊觎的最豪华的钻石项链Patiala离奇失踪。
部分钻石重现于二手店,而上面234.65克拉的黄钻戴比尔斯钻至今不知所踪。
图源@宝石猎头大信@思迪
珠宝的吸引力,关于美好,关于文化,关于宗教,关于欲望与爱。它从稀有和昂贵出发,演变出了丰富多变的审美体验。
一块小小的石头,最终归结在了人与人之间共持的人文情感上,让人欲罢不能。